第三条:“为什么我的姻缘迟迟不来?无能为力,等待又期待……”
第四条:“婚姻太重要,不能轻易决定,谁对我好,就跟谁在一起。”
不过,开始聊天后没多久,我发现了一丝异样。
交换完基本信息后,我感叹了一句搬家真辛苦,小鱼便不见了。
当然,人家没必要对你秒回,说不定有事忙。所以,虽然我知道小鱼当天休息,我也没在意。
但是,半小时后,我却发现,在没回消息的小鱼,却发了两条朋友圈。
两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听一段情感鸡汤后,转发到朋友圈,配上一句“找一个合适伴侣真不容易,我要坚持宁缺毋滥”的附和。
显然,小鱼并没在忙,而是沉醉于情感鸡汤带来的共鸣。
无独有偶,我随即想到,生活中不少单身人士,尤其是大龄单身,都有这样的共性:相比了解一个具体的人,他们更喜欢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他们看来,找到与自己契合的灵魂太难,因此,他们更倾心于情感鸡汤带来的慰藉。
至于那些情感鸡汤,要么从爱情故事中得出些理想又纯粹的爱情观,要么用过来人的姿态感叹空泛的大道理。

当这样一种居高临下的分享成为习惯,一个恶性循环也迎来了它的闭环:
小鱼留给我的第二印象,是她对唯一契合灵魂的“独特”定义。
这个印象缘于一次深夜的聊天。
半夜一点,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心情。没多久,安静许久的小鱼突然给我发微信:
我:一切都合,难道明天就领证?属相不合,难道就无法走近?
小鱼:不能……
小鱼:你为什么要属蛇啊
我:因为我的爸爸和妈妈,选择在那时候遇到我
小鱼:就让我和你错过了
我:选择相信生肖,而不是面前的人,我该说什么呢?
小鱼:祝你好运
我:留给你吧,你比较需要
小鱼:交朋友干嘛
我:分享生活
小鱼:我跟你不熟,为什么要和你分享
我:本来就刚认识,慢慢会熟
小鱼:我们属相犯冲,不能太熟
我:我去过很多地方,在XXX生活过,你以后去旅行,我可以给你建议
小鱼:我最近没有旅行打算,不过,好吧……

到这里,我虽然努力把小鱼加了回来,对这个女生深入了解的想法却在渐渐消散。
因为我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再聊下去,小鱼可能该问我工作、收入、是否有房有车这样的问题了。
她要真正要找的,和我要找的,不是一回事。
也正因为此,让我最终决定,不再搭理这个“寻找唯一契合灵魂”的人。
“睡着了吗”、“在干嘛”、“今天很不开心,你能给我唱首歌吗?”
当看到小鱼给我发以上消息时,我有点错愕。
因为在我理解里,这是典型的“钓鱼”信息,是“渣女/男”才会有的行为。

4, 结尾往往是你的消息不被回复,或者女生在倾诉完后告诉你,她要睡了。
因此,她可以毫无缘由,毫不客气的随时、任性地向我提出要求。
至于我会不会自觉站进“供养者”的位置,小鱼并不在乎。因为像我这样定位的男生,在她好友列表里,一定还有很多。
如果我是小鱼,我的内心一定充满矛盾:倾慕我的男生这么多,对我这么的殷勤,可惜,他们都不是真正“唯一契合的灵魂”。
但是,当小鱼“找魂”找得有点累了,她依然需要从“供养者”那里,获得一些虚无飘渺的慰藉,让她至少确定,自己依然拥有万千宠爱。
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显得很廉价而不齿——一边并没有全力寻找契合的灵魂(更多的是发鸡汤朋友圈),一边又对并无价值的供养和虚荣恋恋不舍。
这也让我最终确定,小鱼,并不是真的在找“唯一契合的灵魂”。

但我相信,还有大量单纯,痴心的男人,像我一样坚持守在小鱼身边,等待着小鱼不定时的召唤,期待着“精诚所至”;
有朝一日,自己这样的守候能够打动小鱼,最终完成灵魂上的契合。
而小鱼本人,只要一天没搞清,她口中“契合的灵魂”实际上是“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她就会继续错误的坚持所谓“灵魂之上”的择偶观。
随后,在一群试图和她走心的供养者中,寻找那个并不存在的门当户对之人。
到最后,供养者会感叹:所谓的“契合灵魂”,实际上是“物质上门当户对”。
而小鱼也会唏嘘:供养者真多,契合的灵魂太难找,我的单身实在凄凉。
双方都耽误了时间。
然后,你凭借经验或者运气,选择其中的一个,尝试相互磨合。
结果呢,也许幸运,磨合成功,就此锁定一生的幸福;
也有可能磨合失败,搭进去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对爱情的坚定。
同时,磨合阶段,你又错过了某个“可能契合的灵魂”,而Ta,可能才是你真正等待的那个人。
可惜,因为你选择了另一个,所以你将和那个“正确的灵魂”永远的失之交臂。
这基本决定了,他们用守株待兔的姿态,遇到唯一契合灵魂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等待这艘船的结局,就是华丽而孤傲的,渐渐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