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差异让别的男人更受女人喜欢,而你孤单终老

导语:你有没有这样想过?

自己收入稳定

坚韧果敢

社会适应性特别强

在工作中是一个佼佼者

按理说应该很受女生喜欢

可为什么自己却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呢?

凭什么那些看起来不学无术,吃喝玩乐,社会价值在自己看来并不高的男人却总是美女环绕?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当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文化”使我们扮演者不同的“性别角色”。

怎么理解呢?

我想你应该听过这样的内容,男孩就应该有一个男孩的样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要独立自信,男人要能为家庭遮风挡雨,要果敢、能干、好强。

而女孩应该矜持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甚至以前还会有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的观念,女人就应该有“女人味”

要热情、敏感、感情丰富、友善。

是什么差异让别的男人更受女人喜欢,而你孤单终老

这些都是社会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期待。

它的影响持续而广泛

它通过一些社会普遍要求和树立榜样的方式,促使我们期待所有的男人都应该剽悍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温柔。

这就会让我们大部分都形成一种刻板的印象。

作为男人只要我敢打敢拼,工作能力强我就会受女生喜欢。

并且我们会认为所有的男人就是应该这样或者就是这样,而所有的女人都是那样。

我们只要按照社会期待去做就能够受人喜爱。

但往往我们都错了。

研究表明只有一半人的特质刚好符合社会期待。

大约35%的人并不是完全的符合社会期待的“男人”和“女人”,

他们的特质并不单一

而是融合了两者的特质,既自信又热情,既能在外打拼,回家又体贴温情。

研究者,常用“工具性”特质来形容跟任务有关的男子气,而常用“表达性”特质来形容跟社交有关的女子气。大多数人只擅长一种技能,在一种情境下显得游刃有余,另一种情境下就不会那么轻松。

比如:有的男人如果让他帮忙修电脑,他会感觉自己被需要,并且很乐意很轻松就可以搞定。而要跟他谈谈情,说说爱,他可能愚蠢的像一只驴。

而有些人,在职场上可以相互拼杀,捍卫自己的权利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回到家后又能细腻、温柔的照顾自己的女朋友。

符合社会传统期望的男人应该具有高工具性、低表达性的特质,他们是坚忍、强悍的铁血真汉子。

而符合传统期望的女人应该具有高表达性、低工具性特质,他们热情友好,但不够自信主动。

两者兼备的,双性化的人则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的特质。

                                                         罗米·弥勒

如果我们把工具性和表达性看做一个坐标系。那么,有高工具性和表达性的人,就更容易获得亲密关系,

他们既能够有较好的社会参与度、富有雄性气质又善于交际善解人意、擅长人际交往,他们自信、阳光、有领导力、有抱负、热情、有同情心、敏感。

而有高工具性,低表达性的人,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能力的直男群体了,这些人富有男子气概,但是缺少社交情感的能力。

传统的相处概念,也就是高“工具性”男人和高“表达性”的女人在一起(铁血真男人跟柔情小女子),并不向我们实际上看起来那么的和谐,这只是社会宣扬出来的一个产物,是假象。

真正和谐的是同时具备双性化特质的男女碰到一起会更合得来。而且,刻板化的印象,让我们认为男女两性差异很大,其实不然。

不单单是我们男人,很多女人屈从于社会文化期待,这对她们是一种伤害,

因为,低工具性的认同,剥夺了她们可能取得更多成功和成就的技能,传统的性别角色让女人少挣金钱,在全世界,传统型女人比上班的女人收入要低。

也就会形成一个现在大家普遍看到的现象,有的女生独立工具性强,有的女生传统表达性强。

如果你认同了这种误区,

当面临冲突时, 你就不太可能去努力修复自己与异性的亲密关系,

认为异性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会妨碍双方协作解决问题。

很多所谓情感专家都试图告诉你,你不懂女人,你不了解她们,

其实就是无意间加深了你错误的社会文化认同,放大了你错误看待两性的观点。

其实差异只存在单独的个体,两性之间的差异除了身体、基因差异之外,其他的差异本质并不很大。

(大部分女生也认同了这种社会文化认同,所以你发现很多女人说男人不给你花钱就是不爱你这样的论调或者女人就应该被宠着,其实这只是社会文化认同在一部分人身上的体现)

说到这里,你应该已经明白了,要想让自己更受欢迎,

必须了解自己目前处在哪一个坐标轴内

是高工具性高表达性的,还是高工具性低表达性的,

还是低工具性高表达性,甚至有些兄弟还是低工具性低表达性的。

努力做到两者都高才是你通往幸福的道路。

学习恋爱方法其实就是在提升你的“表达性”特质。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